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12 19:15:21
时间:2017-05-31 20:14:29来源:网络收集Tags: ()
●龚俊波 胡小芳
有经验的棉农在种棉花时,都会让棉花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棉花长到尺许时,伏旱来临,棉花叶被晒得蔫头耷脑,无精打采,棉农却不给它浇水,喻意让它"蹲蹲苗”,目的是防止棉花枝往上窜得太快,根扎得太浅,到时就不能承受棉桃的重量,更经不住风雨的洗礼。让它缺水,是为了让枝杆停止生长,而为了生存,棉花就必须拼命往下扎根,汲取深土层里的水份。如此这般,棉花的根系扎得又深又实,再一浇水,棉花就会长得健康壮实。
给棉花"蹲苗”,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控制其向上生长的欲望,让它向下寻找生命的力量,以便往后更好地生长。其实,教育的发展,也需要有自己的" 蹲苗”期。然而,新时期的教育,不少人急功近利,弄虚作假,盲目跟风,片面追求教育的短、平、快,忽视了教育的根基,对个人的长效发展是不利的。真正的教育必须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潜心研究,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理解教育的"蹲苗”期呢?
首先,教育是" 慢”的艺术,需要耐心与等待。著名教育学者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中说:" 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的确,学校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学生的成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时半会是不会"显山露水”的,这就需要教育者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的现状,然后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想快一点生根,就必须慢一点拔节。当然,慢不是缓动,也不是不动。表面的平静,实则在为学生的茁壮成长进行全方位的准备和蓄积力量。唯有如此,才能给教育"慢”出一片天,"慢”出一片精彩。
其次,教育是" 静”的事业,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恬淡和从容。不知从何时起,教育在一片关注声中已不再" 宁静”,一线教育者也成了被指导、被指责的对象。但是我们教育者要秉持一份教育的恬淡与从容,静心思考,静心雕琢,静心坚守。教育者的幸福与快乐也正体现在工作心态的宁静上,体现在工作状态的投入上,更体现在把心留在学生的成长和学校教育的长远发展上。
同时,教育又是一项" 动”的事业,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不是工业,是农业。”这就意味着教育需要播种,需要耕耘,需要维护;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躬行者;需要所有教育者放下名利,甘于平淡,默默奉献,动静相宜,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教育是" 实”的工作,需要求真和务本。教育的发展要立足于校情和生情,要着眼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业成长、品质养成、性格锻炼、能力提升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成长的潜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人品质和做事习惯,让他们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多的成长空间。而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育者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实实在在地做事,做实实在在的事。真正的教育不是" 做秀”,是非常朴实的,它能涤荡灵魂,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教育者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静下心来,下实功夫、硬功夫、真功夫,务实有效地开展育人工作。
"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让我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宽容,享受教育的蛰伏期,静候新生。
(作者单位:秭归县归州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