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不朽的麦谣 - 文学 - 文摘文学 -

时间:2017-03-01 19:16:59来源:网络收集Tags:     ()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分校高一(5)班 张晓锋

阳光簸晒麦谷的时光里,汗水浸透了岁月,谱写出淳朴的音韵。顽童在咿呀学语中,透过质朴的韵律,哼习着不朽的麦谣。

"宁夏癫痫病医院冀中平原,五月麦熟,村村开镰,割打收藏,农家盛筵。”田家月,人倍忙。农人纷纷卷起袖角,挽起裤腿,端戴笠帽,弯腰躬背,迅速且从容地将一摞青翠秧苗子插进土壤间。麦农们佝偻的身影穿回在渠间河道,从田头忙到田尾,从田端走到田末。青天红日,云卷云舒,回响着这支浑厚的"播种谣”。

"拼三夏,全家忙,边割打,边轧场。”割麦机驰骋在麦浪间,拨过麦子,撒下来年的丰收。麦客雄厚的"割打谣”传响麦海,蹿过门前溪头的梨树,跨过古墩桥的硬石板,越过无人问津的老榕树。

"仲夏夜,趁天凉,月光下,好打场。”老妪们舞动着犁耙,与谷子接触的瞬间,磨蹭出"磕磕”的响声。耙子是拉萨最好的治疗癫痫专科医院手,农人得力的手。夜光月下,谷场上悠扬着老人这首绵延的"打场谣”。对于孩童而言,再也没比这支"入眠曲”更为入耳的了。

家户门前尽铺谷子,占据了曲径小道。谷子经阳光数日晒洗,发出特有的清香,竟惹得年幼的顽童在谷场上酣睡。衣襟里外渗进刺痒的谷子,老妪见状,总是笑嘻嘻地抚拍他衣袖的谷子,又将他抱回屋中。"这贼崽子!”继后又拾起犁耙,娴熟地聚拢四落的谷子,划出一道道五曲弧线,活像姑娘梳发时所呈现的路迹。

"糠簸去,粒金黄,天气好,闻稻香。”伴着这欢快的"去糠谣”,老妪用犁耙回拢了遍地金谷,搬来筛谷机,拾得谷簸,一筐一筐地翻腾起谷子,倒进车口,右手反转车柄。眼见柄子晃过几下,谷子稀稀拉拉地从板口乖顺地蹦进麻袋里,无一散落。顷刻间,麻袋已是圆鼓。游云恣意变幻,红辉遍染青山,映红了老人沧桑的面颊。孩童们忙着捡拾家家的遗穗把玩,老妪见状,则是笑个不停,欢颜笑语荡漾在天地中。

"麦收过,粮满仓,挑麦茬,种秋粮。”顽童手持麦秆,盘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哼唱着悠扬不绝的"丰收谣”,放眼远眺一望无际的麦田。一个麦浪头无休止地扑过来,又在田头粉碎、散开。它的脸上,它的身上,像被刀穿,被矛刺,但依然要无休止地拍打,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月落沉,人晃影,夜未央,终了场。”今夜月圆,一个瘦小的身影乘过麦浪,只身奔向田野。他随着腾伏的金滔碧浪起舞,吟唱着今生所学的第一支麦谣——送给这片永垂不朽的大地。

【推荐理由】整篇文章以"麦谣”为线索,用诗一样的语言,记叙、描写了播种、收割、打场、去糠等热闹的劳动场景,将孩童的天真活泼、老妪的勤劳有爱写得淋漓尽致,并将对劳动的讴歌之心写得情真意切。每个劳动场面都用一首"麦谣”引出,结构整齐、新颖,引人入胜,内容详略得当。首首"麦谣”歌词琅琅上口,内容言简意赅,上下承接,浑然一体,共同演奏出了一首热情高亢的劳动之歌。全篇内容一气呵成,字字珠玑,结构新颖,情感真挚,妙不可言。

(荐评:卫雪华)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