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重庆10岁男孩寒假期间写出8万字推理小说 - (教育频道) - 杭州网

宋锦渝创作的科幻侦探小说《觉醒吧,少年!》,封面也是自己亲手设计的。

人们可以一边吃鸡蛋一边吃糖精吗?夏天中午为何不宜浇花?欣赏彩虹时为何不能在同一角度看到太阳?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你都知道吗?

今年寒假,南川区隆化一小五年级学生、年仅10岁的宋锦渝就耗时一个月,写出了一部推理短篇小说和一部科幻推理长篇小说,共计8万字。小说中运用的故事素材和推理依据,全部源于父母和课外书告诉他的生活常识。

8万字小说全部是手写

昨日中午,重庆晚报记者来到宋锦渝家时,他正趴在书桌上创作。一边写,一边向妈妈核实前两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科普节目,"巨噬细胞就是白细胞的一类,能吞噬细菌病毒,就不需要另外注射了吧?”

他这时正在写推理故事,故事中的警察通过嫌疑人说的"人体白细胞已经不够用了,必须注射巨噬细胞才能抗病毒”这句话,找出了伪医学家。

书架上,摆着宋锦渝喜欢的书籍,《一分钟破案》、《牛津剑桥给学生做的600个思维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科学真好玩》,书中不少地方还可看见他勾画的痕迹。

宋锦渝向重庆晚报记者展示了他的作品———一些大小不一的笔记本。这些笔记本被他整齐地放在书架上,每本排好序,有36本。寒假写的8万字小说占了11本,分别是短篇推理小说《少年小侦探》和长篇科幻推理小说《觉醒吧,少年!(下册)》。两部小说全为手写,目前还在继续创作中。

写作素材来自生活常识

重庆晚报记者注意到,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写满字,有的语句并不通顺,有的甚至是记流水账,逻辑思路也不强,部分地方还有错别字和拼音。作者和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宋博士”。

宋锦渝的妈妈张敏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儿子不是天才,只是善于观察和提问,再通过逆向思维把自己的所看所问编写成了推理小说。小说中运用到的推理知识也是生活中的常识。

一个寒假写出8万字,10岁的宋锦渝是怎样做到的呢?重庆晚报记者了解到,宋锦渝每天用在写作上的时间约4小时,每天约写3000字。他在写作时几乎不会长时间思考,往往提笔就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时是刚吃完饭就写,有时是一边玩电脑一边写,有时是钻进被窝想到什么情节后,又提笔写几句。文中的对话、动作语言也极其简单,多现"他说”、"你说”、"他们说”等,文风非常稚嫩。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