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12 19:22:11
67岁的何树忠种树万余棵,荒滩变成树林,吸引大雁、野兔来做客
■何树忠种树已经18年了。
■在石头地里种树特别费力。
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摄
"与大山相伴18年,绿了荒山和河滩,岁月却染白了他的头发。他老骥伏枥志在造福百姓,每一棵树木都是他养育的"孩子”。他是植树的"愚公”,岁月压弯了他的腰身,太行却压不弯他的铁骨铮铮。” 这是2013年"感动井陉十大人物”的"颁奖词”之一,是写给18年种下万余棵树木的何树忠的。他缘何被当地人称为种树"愚公”,有着怎样的经历和故事,昨日正值植树节,记者走近67岁的何树忠。
□本报宁夏治疗癫痫病医院哪家好记者 李兵 首席记者 谢鑫名
一家人拉着树苗到荒滩种树
简单扒拉了几口饭,67岁的何树忠快步走出了家门。伴着潺潺溪水,何树忠来到冶河边的一片杨树林前。面对这些18年前种下的树,何树忠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你们都长大了,都是好样的!”
时针指向了昨日14时许,随着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何树忠的儿子何延伟带着母亲,开着手扶拖拉机驶进树林,母子俩来到树林南面的一片空地旁,把车斗里的核桃树苗都抱了下来。正在挖坑的何树忠头也没抬,依然低头挥舞着手中的铁锨。这片树林原本就是一大片荒滩,遇到大的石块,微微有些驼背的何树忠就蹲下身子,直接用手刨出来。
200棵核桃树苗,每棵2元。这些价值400元的小树苗,是何树忠昨天上午从平山县购买的。他们一家人,准备在天黑之前把树苗种上。
种树难,在荒滩上种树更难
甘肃最好的癫痫医院0px; MARGIN: 0px 3px 15px">何树忠的家位于井陉县北防口村。1984年,何树忠和亲戚一起承包了邻村的一个苹果园,每年能赚个万儿八千的,是名副其实的万元户。1996年8月2日,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井陉县几乎淹没在洪流之中。何树忠的那片苹果园也难逃厄运,一大半的果树被冲毁。"苹果树不能种了,我还能种别的树!”何树忠准备单干。
已经年近五十的何树忠,把目光瞄准了北防口村正东方向的一大片河滩。这块荒地,在村民的眼中根本没啥特点,有的只是满眼的石块。但何树忠可不这么想,因为比较关注时事新闻。何树忠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五个字:可持续发展。何树忠准备在石堆上开拓出一片永久的绿洲。说干就干,何树忠从泥堆里挑选出相对完整的柳树枝,挖开石头就直接种下了。极易成活的柳树,成为何树忠植树生涯的问路石。 从1996年至2002年,何树忠利用六年的时间种下了大批的柳树。随后的十年里,何树忠又增种了杨树品种。
荒滩植树的辛苦,只有他和老伴有最真切的体会。每年开春,何树忠都会和老伴一起,开始栽种小树苗。一天下来,老两口累得腰酸背痛,回家还要照顾孩子们。这对于已经上年纪的人来说,着实不容易。
北京治疗癫痫的医院x">"种一棵不一定活一棵,活一棵不一定保一棵!”对于种了18年树的何树忠来说,他总结出的这句经验之谈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外人偷伐小树、家畜啃树皮、树林发生火灾……辛苦植树的日子里,总会有各种突发情况让何树忠寝食难安。尤其是患有心脏病的身体,让何树忠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2002年又发过一次洪水,冲倒了不少树苗,我连续在现场忙了20多天后,直接晕倒不省人事了。”
环境大幅改善,"植树愚公”成功转型
当记者与何树忠一同来到林地时,天空中恰巧飞过一群漂亮的大雁,何树忠很是感慨,"植树造林对环境的影响真的是太大了,我很欣慰。”
走在林地内的小路上,记者脚下松松软软的。虽然地面上依然是大小不一的石块,但明显夹杂着不少泥土。何树忠微微一笑,表示正因为荒地上种了树,才留住了大量泥土,河滩附近的生态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河滩上面是岗南水库,下面是黄壁庄水库,有了林地之后,这附近的水土流失可就没有了,很有用!”
野鸡、野兔、刺猬,自从有了成片的树林,各种小动物也不请自来。据何树广东癫痫病治疗忠讲,到了夏天的时候,不少生活在都市的城里人都会开车来到这露营。
18年光阴匆匆而过,何树忠在荒滩开辟了近60亩林地,种植了上万棵树。随着这片绿洲的雏形初现,何树忠的两鬓也变成了花白。认识他的人,都亲切地叫他"植树愚公”。
"投入了两万多,最终的经济回报也就是两万左右,我做的就是造福后代的事!”植树并没让何树忠挣到钱,但却开拓了他的思路。爱看新闻的何树忠,准备响应国家的好政策,做一次彻底的转型。
2013年11月19日,何树忠联合北防口村五家村民,成立了"井陉县伟龙林果专业合作社”。年近七旬的何树忠,也成了一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何树忠种植的树苗主要以核桃树苗为主。
土地流转、集中经营、共同致富,是何树忠近来最爱讲的词汇。就在记者采访何树忠的前一天,他召集所有合伙人开了会,全面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五年以后,发展150亩核桃树林;十年以后,发展300亩核桃树林,让大家都挣到钱。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