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武汉“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启动

昨日,武汉市"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在江夏启动。本报记者 周舜尧 通讯员 刘雄 摄

本报讯(记者 周舜尧 通讯员 刘雄)昨日,武汉市"万民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启动仪式在江夏区山坡乡先锋村举行,活动当天共开挖塘堰15.6亩,挖好后可供该村1500余人生活、生产用水。

"有了‘当家塘’,今后我们的田地就可以旱涝保收了!”先锋村村民徐海斌高兴地说,当家塘就是以往农民在自家门口挖掘的水塘,主要是灌溉用水的储水库,停水时也会用作生活用水,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

启动仪式上,武汉市财政局、农业局等部门以及武汉市银河生态农业公司、桂子米业、沛美达等12家企业共向山坡乡先锋村、乌龙泉街团结村等12个村捐赠现金27万元,同时还有6家企业与对口的行政村签订了3年的"当家塘认养协议”。

据了解,此次武汉市"三万”活动将持续至明年3月5日,覆盖武汉市所有的行政村,1.6万余个村民小组纳入受益范围,每个小组将整治达标一口塘堰;其中,2185口"当家塘”同步实行标准化建设,建设当年发挥效益,建设资金多方筹措,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不增加农民负担和村级债务。

消灭"碟子塘”村民欢天喜地放鞭

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杜家沟村4组88岁的老人沈爱玲做梦也没想到,事隔40多年后,这个村夏天长满草、冬天盛不了水的李家湾水塘,现又重现上世纪六十年代冬修水利大会战时挖塘泥的一幕。

地处鄂西北山区的竹溪县,与我省许多农村一样,一些堰塘由于年久失修,淤积损毁严重,常常是"雨季半塘水、冬季成干塘”,秋冬季节缺水已成常态。

李家湾水塘属百年老塘,上世纪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时进行过维修,既可用于下游农田灌溉,又可方便村民取用水。现在由于年久失修,塘泥淤积深达2米多,基本失去了灌溉、蓄水功能,当地人称之为"碟子塘”。

与过去不同的是,今年的水利冬修大军不再是清一色的农民工,而大多由城镇机关干部组成。日前,省水利厅在十堰市竹溪县水坪镇召开今冬明春塘堰整治誓师大会,启动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试点活动。

按部署,从12月5日到明年3月5日,我省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借冬修水利时机,组织约8550个工作组,选派约26480名干部,在全省整治塘堰20万洛阳治疗癫痫病最好的专科医院口以上。

"由政府出面帮我们挖塘泥、修塘堰,这是多少年没有过的事。”沈爱玲感叹道,"这次挖塘泥还用上了机械,不再人挖肩挑。”

当天,杜家沟村村民欢天喜地燃放了鞭炮,大到80岁的老人,小到六七岁的小孩都自发地投入到挖塘泥的行列。

今年80岁的村民李明玉,一边用竹筐运土,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村里的这口水塘已40多年没有挖过了,塘堰修好了,夏天能灌溉,冬天能盛水,以后堰下的100多亩水田收成就有保障了。”

据新华社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