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浅谈技工院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 职场 - 管理财经 -

时间:2017-03-04 12:01:55来源:网络收集Tags:     ()

文/任文伟

摘?要: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攀升,然而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不尽如人意,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也是技工院校发展规模萎缩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在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核心职业能力

众所周知,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6%,其他中职学校、高职学校、高等院校望尘莫及,这也是国癫痫治疗需要费用多少?家越来越重视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的技工院校在激烈的中等职业教育市场竞争中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步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模式、尝试一体化教学改革。学校紧贴市场需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加强校企合作、校校合作。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大大增强,毕业生也越来越受企业的青睐。但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稳定率不尽如人意。就业的学生要么被企业辞退、要么受不了企业规章制度的约束而返乡。尽管许多学校承诺给二次、三次免费安置,仍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在强化学生文化素养和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什么是核心职业能力

核心职业能力是泛指专业以外的能力,在职业能力体系中处于最底层,是承载其他能力的基础。它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流合作能力、责任感与敬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五个方面。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

注重"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培养。

第一,专业理论的学习紧紧围绕技能训练,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中去掉基础课程,依据技能训练课题需求安排专业理论的教学。对二年级学生依据专业不同安排到相关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生产实习,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工艺流程、参与生产过程,适应企业规章制度,感受企业的文化熏陶。

第二,注重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组建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宗旨的学生社团,诸如微机社团、机械加工社团、家电维修社团、书法社团、舞蹈社团、棋社等,要求所有在校生根据自己专业和兴趣爱好报名参加其中的一到两个社团。将这些社团活动纳入整体教学安排,排入课程表,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一起参与考核评价。

第三,将《弟子规》学习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全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弟子规》是教学生做人道理的。我们组织编印了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读本,邀请《山西青年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师团专家来校讲学,组织多次《弟子规》学习心得体会交流,使《弟子规》的内容入耳入心,使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就学会做人的道理。

三、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把创新放在首位

创新是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只有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创新人才的培养才有了明晰的思想基础。技工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在不自觉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利用抽象思维捕捉创意,拓展思考的自由度,体会探索新知识的过程。还可尝试让学生适当介入某些科研课题,诸如汽修专业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汽车模型的制作,数控专业的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新工艺工件的加工等。这种实习体验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用大国工匠的精神激发学生立志成才的动力

技工院校毕业生不仅要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顽强拼搏的意志品格,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这四种精神也正是技工院校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主要内容。

国家在近两年推出了大国工匠系列报道、推出了第十二届中华技能大赛英模等一线技术工人靠技能同样成就梦想的典型范例,这无疑对技工院校学生成长起到了无形的激励作用。我们学校将大国工匠的宣传画做成版面,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进行展示,并在思修课上专题解读他们奋斗的历史和先进事迹;每年组织一次校内技能大赛,设立各种单项奖,对获奖选手予以表彰。这些措施大大激发学生技能成才的学习热情,也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爱国爱校爱班意识,学生的敬业精神、创新能力、与人合作精神、团结互助精神等核心职业能力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的潜移默化中悄然生成。我校在校生流失率几乎为零,毕业生就业稳定率也大大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也逐渐提高。

(作者单位:五四一高级技工学校)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