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12 19:29:44
每天下午,在新坊村文化礼堂的书法室里,总有一个半俯着身,聚精会神提笔写字的老人。他叫陈乃登,居住在新坊村老人公寓。虽是71岁的古稀之年,他依然抱着年轻的心态,自学书法,创作诗词,游山玩水。他笑称自己是个在"归农斋”里自娱自乐的"老玩童”。 找到"归农斋”,潜心练书法 "朋友旅游时买了幅红梅报春图,我觉得那图很漂亮,就来了灵感,想写幅对联送给他。”10月31日下午,记者来到文化礼堂的书法室时,陈乃登正在思索对联的内容。不一会儿工夫,他莞尔一笑,挥笔写下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红梅争艳传春讯,瑞雪纷飞镶玉华。 年轻时,陈乃登就对书法很感兴趣,闲暇时自学练习。2006年,他搬到老人公寓,便开始潜心练习书法。 去年,新坊村的文化礼堂建在了老人公寓里。陈乃登发现里面有个书法室,便天天去那儿练书法,并给书法室取名"归农斋”。他还在墙上挂上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并从家里搬来许多字帖和书籍边学边练。 经过不断地临摹与练习,陈乃登学会了楷书、隶书、行书三种字体,还多次在全国诗书画比赛中获奖,家里的书柜放满了他的获奖证书与奖杯。"从一开始写得七歪八扭到现在总算有点模样,每天一点点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欣喜与充实。”陈乃登笑着说。 以经历作诗词,记录所思所想 陈乃登不仅自学书法,还会自创诗词。翻开书桌上一本本厚厚的诗词集,他自豪地说:"这里每本都有我的作品呢。”不仅如此,他还存有一本手稿集,100来页的本子里全部记录着他自己创作的诗词,有公事篇,师生篇,节日篇,国事篇等等。 "一开始只是涂鸦之作,后来我一同学送了我一本快速学诗填词手册,我就边学边摸索。2008年加入瑞安诗词学会后,与文人名家的诗词交流让我受益匪浅。”陈乃登说。 因贫穷从瑞中辍学务农,当过会计与不脱产公社副社长,走南闯北养过蜂,当村支书,办过企业……种种经历都成了陈乃登笔下的诗词素材。多年摸滚打爬的酸甜苦辣,化作了他在诗词间的文字。 其中有一首《浪淘沙·库伦旗六家子放蜂》就是他对早年养蜂生活的回忆。1969年,陈乃登开始养蜂谋生活。云南、四川、河南、内蒙古,一年中,他有七八个月时间追花夺蜜。他依稀记得,在内蒙古库伦的那一年,荞麦花盛放,但因蜂养得不好而产量不佳,辛苦了大半年并没有好收成。"北国秋已治疗儿童癫痫病的办法?深,莫道艰辛。荞花盛放蜜如银……那年满眼沙尘,寂静无人,孤身在外打拼的感觉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陈乃登眯缝着眼回忆道。 退休后,陈乃登将汽配厂交由两个儿子打理,在厂房迁往安徽时,他写了两首诗赠送给儿子,教导他们办厂需要诚信、勇气、合作、坚持的品质。 长孙女第一次唤他"爷爷”、瑞中同学会、母亲的寿辰、新坊村的第一届运动会……这些生活点滴都被他化为诗词,成为纸上字里行间的珍贵回忆。 组团游山玩水,叹"夕阳无限好” 在陈乃登的手稿里,有50来篇游山玩水的诗词。人家旅游写游记,他就写诗词。每去到一个地方,他就会诗兴大发。 自从搬入老人公寓,陈乃登认识了一帮老年朋友,还加入了老人协会,时不时和他们一起出去旅游。"趁脚力尚健,就多出去走走。”说完,陈乃登从衣兜里拿出两张新写的手稿,晒出了他十月份刚去的南京、淮阳和河南的旅游"新作品”。 在陈乃登的手稿中,有不少地方他已去过三四回,但每次他仍会写下不同感触的诗词。"每次心情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同,所以即使一个地方去过很多次,也总有不同的灵感。”陈乃登说。一下午的时间,他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十来个旅游过的地方,并一一解释每句诗词的立意与当时的心境,举手投足间透露着孩子般的天真与热情。 "晚年可以坐享改革成果,农民也能享受退休金,住进公寓其乐融融。闲暇之余,谈诗赏对,临池涂鸦,丰富多彩,真是‘夕阳无限好’。”陈乃登笑着概括自己现在的生活。(见习记者 张洵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