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老有所乐,老年人最期待的养老需求

□本报记者 秦玉龙 重阳节前夕,记者从市老龄委获悉,截至2014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1.39万人,老龄人口比例占全市人口13%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7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并且以每年3%―4%的速度在增加。平凉,已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九九重阳节也是国家法定的老年节,每年这个时候,有关养老的话题就会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热点。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最期待的养老需求,已从过去单一的物质需求,即"老有所养”,转变为现在更丰富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即"老有所乐”。 如今,平凉城乡"空巢老人”现象十分普遍,他们很难享受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虽然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把"常回家看看”纳入法条,作为对老年人精神慰籍的规范性行为。然而,这些都无法在短时期内改变"空巢老人”继续增多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让老人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乐”。源于此,有学者提出了"文化养老”的概念。 所谓"文化养老”,是一种能体现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关怀的养老方式,它是以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基本得到保障为前提,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身心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目的的养老方式。 记者认为,"文化养老”不仅需要"老年人活动中心”或"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这些硬件设施,更要针对老年人的特长爱好,以养心、养德为基础,围绕老人的精神慰籍、健康、快乐需求来设计,引导老年人组织开展健身养生、歌咏比赛、书画摄影展等有益身心的活动。文明办、街道办、社区等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新型社交平台,为老年人搭建"网络社区”,组建不同兴趣和爱好的老年交友QQ群、微信朋友圈,为老年人发布共享资料,使网络成为老年人"文化养老”的新阵地。 此外,社区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团体应将工作重点转向城乡老年人中的空巢、五保、失孤、失能等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具人文关怀的文化服务。可通过结对方式,为老人提供各种心灵关怀项目,如为城乡"五保”、"空巢”老人照一张照片,或者通过"口述历史”活动为老人整理简单的人生经历,让老人找到生命的价值。 总之,解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接下来就要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乐”的愿望,为它们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让每一位老人在身心快乐中慢慢老去!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