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发布时间:2022-07-12 19:30:34
时间:2017-04-14 09:14:12来源:网络收集Tags: ()
孙盛宇 戚喜红
(辽宁省庄河市徐岭镇中心小学)
【摘 要】针对当前作文评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逐步探索出有效的作文评改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逐步掌握评改方式、方法,形成较强的评改能力,促进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 评改方式
作文评改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3、4 年级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5、6 年级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评价建议中强调:"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叶圣陶老先生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思考,在作文评改这一环节作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说,就是把作文评改的权力交给学生,探索出了易行高效的小学生习作评改方式。
一、多种形式,指导改法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之后,就着手进行作文修改的方法指导。如:
1. 下水示范。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于是把一名同学的习作《秋天的树叶》片段抄在黑板上,本篇习作要求学生要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树叶的外形、颜色等特点,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先用彩笔修改给学生看,并且简单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这样,学生从老师下水修改演示中,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道理,了解修改作文的过程,使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时,可以效仿。
2. 讲评试改。即老师梳理出习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讲评。这种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 集体评改。选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打印发给人手一份,老师提出适当的修改要求,然后人人动手修改。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评讲,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随机指导如何修改。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4. 先读后改。一是默读改篇章,即先从整体入手,看看选材是否符合题意,中心是否突出,段落是否清楚,内容是否具体,结构是否完整。然后根据问题,进行充实、调整、删减、修改。二是朗读改语病,如有拗口和连接不畅的地方,必定有毛病,要及时查出原因,动笔修改。
二、因材施教,共同进步
在作文评改上,还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主要做法是,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大家共有的问题一起改。
1. 评优秀作文
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选评优秀生作文,可以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因此,教师每次教习作时,都从最初作文中发现一两篇较好的作文,加以讲评、鼓励。开始可以只讲优点不讲缺点,目的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增强作文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发现受过两次以上评讲的同学,作文态度都较前认真,希望自己的作文再一次获得集体讲评的机会。之后教师采取滚雪球的方法,每次讲评都增换新的学生名单,逐渐扩大优秀面。这样,教师的周围很快团结了一批喜爱作文的同学。他们作文成绩的迅速提高极大地鼓舞了中、差学生。
2. 改中差作文
差生作文差的原因,主要是差在知识能力上的不足上,而且这种不足不是一日形成的。久而久之,差生就易产生"怕作文、作文难”的心理状态。要想提高差生作文水平,克服这种心态是前提,其次是给他们具体帮助,教师应在最基础的选材、写具体、字词句的训练上多给予帮助,使他们走出作文困境。所以,对待差生作文,教师主要是面批面改。针对主要缺点,一学期每个学生批改一两次。最初面稍大,逐渐缩小面批人数。面批面改力求做到:一是严,逐词逐句,从不马虎;二是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不歧视,有耐性,善于发现他们进步的点滴火花,给予鼓励。改后作文不免写上几句"你进步了,难能可贵”"祝贺你进步了,你是有能力写好作文的”之类热情鼓励的话。寥寥数语,往往起到难以置信的作用。有个学生对教师说:"其实我们都怕作文,我们又都想写好作文,不让老师失望。”
3. 评改共有的毛病重庆最好癫痫专科医院
为了增强评改实效,教师很注意评改学生共有的毛病,以达到大面积提高的目的。教师发现有些毛病,对学生作文影响很深,十分顽固,所以必须强制改正,方可奏效。如:
①三段式。对于初写作文的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要求是必要的。到了高年级仍只会三段式写法,势必会束缚学生作文的思路。对此,教师要求学生中间一段必须展开写,要有层次。
②开头结尾模式化。
写参观游览一类文章,有些学生开头一段总离不开写"我们站好队,在老师的带领下……”结尾又写"参观结束,我们排着队回家了。”为了使他们认识到这种写法过于平淡,影响文章质量,教师有意让他们每人带一本作文选,看看入选作文有几篇这样开头结尾。结果没发现一篇。从此,他们渐渐改变了上述模式化的写法。
通过讲评,使学生了解这段文章为什么生动形象,主要原因是抓住人物的特征,不是孤立地写人物外貌。从此,千人一面的写法慢慢得到了克服。
总而言之,小学生作文评改指导过程不是教师单向指导、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掌握评改方式、形成较强的评改能力的过程。实践证明,教师通过课堂指导学生评改,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评改技能,对他人和自己的作文做出较有效的评改,较好地促进了学生自身习作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