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夏天易受这四大“海鲜伤”! 病友饮食

受访专家:

马群飞,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技师

冯为民,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宗建平,宁波第一医院急诊科主任、宁波市急诊分会主委、浙江省急诊分会副主委

王兴国,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吕 军,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

景洪江,空军总医院营养科主任

苏本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

吴东海,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教授

又到海鲜季,怎么吃才能饱了口福,留了营养,去了风险,不被海鲜伤呢?

健康时报记者采访了营养、急诊、慢性病等多学科专家,为您从头到脚解析不恰当食用海鲜对人体的伤害。

最可怕的伤害——严重中毒

被鱼鳍扎了一下,竟然要截肢保命!

前不久,厦门一位50岁的庄先生在水产批发市场买了一条鲈鱼,回家路上,装鲈鱼的袋子破了口子,鱼鳍把右脚扎了。被轻轻地扎了一下,庄先生根本没放在心上,谁料晚上就开始陆续出现红肿、高烧等症状,之后病情迅速发展。被扎伤50小时后,因伤口严重感染,右腿膝盖以下全部被截去,才保住了性命。

被海鲜刺伤真有如此杀伤力,并让人截肢,甚至夺去人的性命吗?

"被鱼扎伤,一般不会引起这么严重的后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多是因为鱼身上携带有致病菌,导致了伤口感染而引发败血症,最后威胁生命。”杭州市中医院急诊科冯为民副主任分析。

到底是什么病菌能引起如此严重的后果呢?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主任技师马群飞指出,可能是海洋源性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伤口侵入人体。夏天很多人喜欢在海水中游玩,身上的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或者被带有创伤弧菌的螃蟹咬伤,或被贝壳等扎伤,细菌马上就能从伤口侵入血液,以10分钟分裂一次的速度快速繁殖,3~4小时伤口就会红、肿,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这些细菌会导致组织溃烂坏死,若不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和治疗,很快就会引起败血症,造成的死亡率很高。”马群飞解释。

创伤弧菌"怕冷”,冬天几乎没法存活,夏天是其活动的高峰时期。另外,这种细菌"嗜盐”,只能在海水中存活,螃蟹、海虾、贝壳及海鱼等都可能会检出。

"不仅是被海鲜刺伤,吃下去也有可能感染创伤弧菌。”冯为民说, "去年夏天接诊了一名浙江慈溪的小伙子,因吃了贝壳类食物出现腹泻症状,开始没当回事,直到双下肢坏死才来就诊,只能通过截肢才保住了性命。这名患者就是吃了带有创伤弧菌的贝类引起的。”

如何防止海鲜伤,马群飞的建议是:一是不要生吃海鲜,鱼虾蟹贝等都要彻底烹熟,可杀死副溶血性弧菌(会引起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等致病菌,也防止创伤弧菌通过口腔溃疡侵入血液;不管是海里的,还是江河里的鱼虾,它们身上可能都带有一些细菌,虽然对健康人群的威胁相对较小,但对于老人、孩子、孕妇及患有免疫缺陷疾病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来说,尽量不要接触带刺的海鲜,如海胆、螃蟹、海虾等,以免被刺伤,引发致病风险。

另外,如果要防范危险性极高的创伤弧菌,可以将购买的海鲜冷冻,即便携带了这种病菌,在低温下也被冻死了。此外,蘸醋食用海鲜,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良好习惯。

一旦身上有破损或伤口,尽量不要在海水中游玩。另外,平时在家中处理海鲜时也要小心,戴个手套防止扎伤,若被扎伤后出现红、肿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最隐匿的伤害——甲状腺、痛风

海鲜配啤酒,痛风跟着走

和被海鲜刺了一下就不得不截肢的可怕相比,这组健康警报常常被人所忽视。就好像滴水穿石,海鲜日日吃,大量吃,才容易使其隐匿的风险成为现实。

据宁波市疾控中心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宁波市普通人群甲状腺结节发病率33.55%,远远高于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社区居民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18.6%的全国平均值。宁波当地专家认为,沿海地区海鲜吃得多,摄入的碘也多。碘吸收过量可能导致了该地甲状腺疾病高发。

一项在山东省青岛、烟台、日照、东营、威海5个沿海城市展开的痛风流行病学调查则显示,成年男性痛风发病率平均为2%,远高于全国0.96%的发病率。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称,海鲜是诱发痛风的高风险饮食,青岛人不仅好吃海鲜,还喜配啤酒,这种饮食组合,更是增加了痛风的发病风险。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苏本利教授解释:一部分海鲜中碘的含量确实要高一些,但这与甲状腺疾病高发之间的关系尚需研究证实。

但是对于已经患有甲状腺疾病和有甲状腺病家族遗传史的人,建议还是少吃高碘食物。其中,海里的植物如海带、紫菜等含碘量非常高,海鲜中,蚶干、蛤干、干贝、海参、海蜇等含碘量较高,普通的鱼虾虽然也含碘,但并不属于高碘食物。

然而,几乎所有的海鲜都是引发痛风的高危食物。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吴东海教授称,痛风是高尿酸血症所致。身体产生尿酸过多或排泄尿酸少或两者兼而有之就会出现高尿酸。摄入大量含嘌呤的食物,就会产生大量的尿酸,从而容易引起痛风。海鲜、啤酒、动物内脏都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沿海地区海鲜摄入量较高的省市痛风发病率相对更高。

所以,建议家里有痛风或者高尿酸患者、自身肾脏不太好的人,以及肥胖或伴有其它三高疾病的人群,更要少接触海鲜。

当然,所谓的少,也不是说一口都不能碰,关键还要会搭配,比如,尽量选择海鲜中含碘、含嘌呤低的品种,切忌和啤酒搭配着吃。

无论是甲状腺疾病、还是痛风,都不像中毒那样吃过后立刻发病,但就是因为隐匿,所以常常被忽视。

因为放任自己的味蕾,所以连累了身体健康,这是短见者的做法。"痛风疼起来,就算是一阵风从脚上吹过,也会剧痛难忍,锥心刺骨。”吴东海借用一位痛风患者的描述提醒那些高危人群,美食面前,忍住喽!

(责任编辑:吴茜茜)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