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六成农民工不愿转市民_民生_包头新闻_新闻_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涌入城市,形成了"农民工”群体。然而,这些农民工虽然过起了市民的生活,但他们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户籍进行变更。

包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包头调查队近日在对我市9个旗县区280位从事建筑、家政、物流、制造业、批发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农民工进行调查后发现,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城镇住房和生活成本,以及在农村有房子和土地等多重因素,制约着我市农民工转市民的意愿。

超六成农民工不愿落户城镇

采访中,超六成农民工称目前没有落户城镇的意愿。很多农民工表示,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空前,他们感到"三农问题”被重视的程度很高,对后期国家扶持更是怀有更多的期望,所以不愿放弃土地和农民的身份。还有我市部分发展好的乡村每年都会给本村村民发放集体分红,导致农民工不愿意放弃农民身份。

儿童良性癫痫能好嘛?GIN: 0px 3px 15px">尽管对于是否落户城镇的看法不一,但农民工普遍不了解相关落户政策。调查显示,91%的农民工不了解全面开放建制镇和小城镇落户政策的规定,76.9%的农民工不知道务工城镇落户条件。由此可见,要吸引农民工落户城镇,有关部门仍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多重因素制约农民工"市民化”

调查显示,转换成本高、技能偏低、传统户籍制度这些问题,是制约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因素。

住房是农民工落户城镇的基本生活需求,但多数农民工没有能力承担城市高房价。同时,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为2.92∶1,即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2.9倍,较高的生活成本使农民工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除了生活成本,调查显示,57.7%的农民工的学历为初中或小学,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所限,导致就业空间狭小、层次低下。被调查农民工中,从事制造业和建筑业比例达60.9%,且大多是劳动技能不高的操作工。因此,不少农民顾虑进城后较低的专业技能无法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把城市居民与农民分隔开来,造成城市居民与农民在社会地位、物质待遇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农民进城后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就业机会、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也阻碍了农民工向市民的转化。

包头晚报记者 黄韵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