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非义也 >> 正文 >

两纲六要话养生 - 保健养生 - 家庭健康 -

时间:2017-03-01 14:48:11来源:网络收集Tags:     ()

文/ 孔令谦

关于疾病的辨证,《孔伯华医集》中论,"纲者两纲,曰阴、曰阳;要者六要,曰表、里、虚、实、寒、热。徐灵胎言之甚详,亦即张景岳之所谓‘两纲六变’者也。”

所谓两纲六要是指阴阳为两纲,表、里、虚、实、寒、热为六要。两纲六要分为四组:阴阳为一组,就是阴证、阳证,这是根本性的一组,用来划分疾病的类别;表里为一组,就是表证、里证,用来辨别病位的深浅;虚实为一组,就是虚证、实证,用来判断邪正的盛衰;寒热为一组,就是寒证、热证,用来辨别疾病的性质。这四组每一组的两证,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四组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可以互相转化,互相交叉兼顾的。比如表证可分为表实证,表虚证;里证可以有里实证,里虚证;还有里寒证、里热证。

防病养生先辨阴阳

在四组证候当中,阴阳为纲中之纲,《黄帝内经》记载"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人之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故"医者临症,必须先审阴阳,因证脉与药皆有阴阳,阴阳既明,治自无差”。因此,阴阳概念是中医学的立论之本。阴阳听上去很玄妙,实际具体到生活中就很简单了,比如最简单说某某怕热或怕冷,这就是最简单的阴阳。不搞清楚最基本的问题,所谓养生是很容易出错的。

曾有人问:"难道不能有既怕冷又怕热,既是阳虚又是阴虚的吗?”阴阳两虚的状况不是没有,但是不能一有所谓冷热俱怕就说是阴阳两虚。比如阴证的表现有面色暗淡,精神委靡,身重蜷卧,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腥臭,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脉沉迟或弱或细涩;阳证的表现有面色偏红,烦躁不安,肌肤灼热,口干渴饮为热;语声粗浊,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等为实证;舌质红绛,苔黄黑起剌,脉洪大滑实。

看上去很简单,但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譬如由于痰湿淤的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冷热都怕的现象。那么不解决这些痰湿淤的问题,冷热的问题就不好解决。

比如《寓意草》中记载:徐国珍伤寒六七日,发热,眼红,把水放在面前却不喝,烦躁。他将门窗全部打开,躺在地上,翻来覆去还是感到不舒服,直喊想跳到井里。一位医生认为他有热,让他喝大承气汤。喻家言医生诊脉后发现此人的脉重按无力。他说:外显假热,内有真寒,你看他水都喝不下,难道还能咽大黄、芒硝吗?天气闷热,必有大雨,到时候一身大汗,就不可救了。于是用附子、干姜各15 克,人参9 克,甘草6 克,煎成冷服。

服后,开始打寒战,用厚厚的棉絮蒙头,把手缩进被子,再服用前药1 剂,微汗热退而安。

这个医案中,前一医生是将寒症,也就是阴证当成阳证治疗,患者吃了药差点死了,不是遇到喻家言这样的明白医生,患者早就一命呜呼了。因此,在生活中还是最好请医生来帮忙判断自己的病情,是阴虚或阳虚。否则"治病八字,虚实阴阳表里寒热,八字不分,杀人反掌”。

表里不孤单,治病要趁早

六要中的表里是判断病位深浅,我们可以理解为疾病的程度,疾病在表,疾病在里,或者在半表半里,是不同的程度。比如感冒,如果病在表,用一些解表的药就是我们常说的发汗的药就对证;但如果感冒拖延未治愈,这时候,解表药就解决不了问题,需要用些温里或清里热的药了。但是表里之间还是有着紧密联系的,比如简单来说,体质偏寒的人群,在空调环境下,多穿件衣服, 就能起到防止着凉的目的。同样,大热的情况下,用清凉的药物或解暑之品,如莲子芯、西瓜、酸梅汤之类的喝下去,很快觉得全身舒服。

阴阳是两纲六要的总纲,正如《素问》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两纲六要是对疾病的共性进行归纳,是提纲挈领,对证候进行简化 是把握了证候的实质,对其他辨证起着指导性作用。对治疗疾病起着重要指导;阴阳是六要的总纲,但又有具体的证候;六要不是孤立的证候,存在着相兼,挟杂,真假与转化。所以在生活中,两纲六要不是抽象枯燥的,而是对养生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的。

(选自《家庭医药? 快乐养生》)

© http://zw.sukvd.com  模拟地震网    版权所有